精實新聞 2014-02-17 09:50:34 記者 王彤勻 報導
類比IC大廠立錡(6286)、致新(8081)法說雙雙落幕,釋出Q1營收均有望拚季增一成以上的樂觀財測。不過更讓外界關注的是,類比IC廠商力圖走出PC大餅萎縮陰霾,對行動裝置佈局多年所作努力,如今似乎終於熬出頭,尤其立錡的次電源管理單元(sub-PMU),據悉更是打入三星智慧型手機供應鏈,可望成為今年一股強勁的成長動能。
無論如何,台灣類比IC廠商從以往擅長的PC領域要轉進行動裝置不易,能吃到sub-PMU商機固然可喜,惟首先,類比IC廠順利敲進品牌大廠供應鏈後,是否因搶市佔而傷了毛利,將是必須取捨的一大賭注。第二,在智慧型手機單一機種生命週期縮短到僅剩3~6個月、更迭迅速下,類比IC廠商勢必得投入更多人力來綁緊客戶,這對其人力配置又是一個賭注。
再者,sub-PMU畢竟是屬於輔助PMU的產品,因此需求可能侷限於晶片核心數高、功能相對複雜,對電源管理功能較講究的高階智慧機種,其訂單的量乃至出貨穩定度,也是類比IC廠在押寶時,需面對的另一個賭注。總體來看,類比IC廠要攻智慧機sub-PMU,得要面對這三大賭注。
根據立錡於法說會上預估,Q1營收可望季增4~16%來到26~29億元,毛利率則估在35~38%區間,營益率則在11~14%區間。立錡發言人張國城表示,Q1財測正面,主要是於智慧型手機長久以來的佈局終於開花結果,在應用於智慧型手機的sub-PMU訂單見到成長所致。他也指出,隨著智慧型手機功能越趨複雜,將需要更多sub-PMU來分擔PMU的工作,因此立錡仍看好該產品的長線成長。
惟關於sub-PMU毛利率,立錡當時僅簡單回應,約與公司平均毛利率近似。而此言也讓人尋思,既然該產品理論上是屬於擁有一定技術門檻的新產品,毛利率為何不如料想的高。由此可見,面對強勢的品牌廠(尤其態度向來很硬的三星),新進的台系類比IC廠商如要在sub-PMU上吃下更多市佔,恐有讓利的壓力。另外,因sub-PMU屬於輔助性的產品,單價勢必不如PMU,因此在毛利表現上,恐也難以拉的很高。毛利率的吃虧,可能是台灣類比IC廠商想進軍智慧機sub-PMU市場,所要遭遇的第一個挑戰。
第二個挑戰則是,隨著智慧型手機不斷推陳出新、生命週期越縮越短,類比IC廠若想搶食更多sub-PMU商機,勢必得投入更多人力進行研發,以配合客戶客製化的需求,這又會造成走小而美路線的台灣類比IC廠很大的壓力。
致新總經理吳錦川就坦言,PMU通常是在智慧型手機規格剛釋出的時候,就與供應鏈的AP、基頻晶片等廠商同步進行開發,而等到上述晶片開發完畢之後,才會知道該機種是否有加入sub-PMU的需要。可以想見,sub-PMU的推出時程一定非常緊迫,等於類比IC廠商必須隨時備妥一組人力,以支應客戶各個機種客製化的需求。他直言,類比IC廠倘若要這樣一代代機種拚下去當然可以,只是「可能會拚個半死」。
且類比IC廠商進攻sub-PMU市場仍有第三個挑戰要面對,即是相關訂單可能偏重高階智慧機種,需求量恐不及想像的大。吳錦川觀察,相對於PMU需求穩定,sub-PMU則侷限於高階智慧型手機機種(因一定是功能/電壓需求超過單顆PMU負荷,手機廠才會產生對sub-PMU的需求),因此他認為,sub-PMU的量絕對不及PMU,這也是致新並未著重於該市場的另一個原因。正如市場所熟知,長線來看,高階智慧型手機無論在出貨量或成長性,均不如中、低階智慧型手機,如此一來,sub-PMU的需求究竟能放到多大,似乎也不容太樂觀看待。
留言列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