實新聞 2013-04-10 18:18:23 記者 鄧寧 報導
正新(2105)、建大(2106)雙雙公布集團3月合併營收,各為120.57億元與26.51億元,各較2月回升46.37%、53.55%;首季Q1正新合併營收為301.93億元,建大為67.74億元,皆較去年同期微幅衰退,年減率各為1.93%、3.05%。雖然首季營收略見下滑,但正新、建大都表示,今年Q1受到原物料價格走低助益,毛利率還可持續攀高,足可較去年Q1高出6~8個百分點;Q2、Q3又進入輪胎旺季,營運動能可期。
實新聞 2013-04-10 18:18:23 記者 鄧寧 報導
正新(2105)、建大(2106)雙雙公布集團3月合併營收,各為120.57億元與26.51億元,各較2月回升46.37%、53.55%;首季Q1正新合併營收為301.93億元,建大為67.74億元,皆較去年同期微幅衰退,年減率各為1.93%、3.05%。雖然首季營收略見下滑,但正新、建大都表示,今年Q1受到原物料價格走低助益,毛利率還可持續攀高,足可較去年Q1高出6~8個百分點;Q2、Q3又進入輪胎旺季,營運動能可期。
精實新聞 2013-03-29 19:14:09 記者 鄧寧 報導
中橡(2104)今(29)日參與台泥集團的聯合法說會,中橡協理暨發言人張弘杰表示,去年碳煙事業群除了美國外,其他市場營收都呈現小幅衰退,主要是受到產能過剩、供過於求影響,去年中橡合併營收233.32億元,與前年約略持平;但營收比重最高的美國碳煙事業轉虧為盈,加上鋰電池業務虧損減小,去年中橡獲利仍有成長,稅後淨利15.12億元,年增38.3%,EPS2.81元。中橡董事會日前也已通過配發現金股利2.2元。
精實新聞 2013-04-12 12:06:44 記者 賴宏昌 報導
彭博社報導,根據Gartner Inc.的統計,印度手機銷售單價有將近75%的比重是落在2,500印度盧比以下的價位。Karbonn Mobiles India Pvt.執行董事Shashin Devsare指出,未來7年印度用戶會將功能手機(Feature phone)換成智慧型手機,因此上述佔比預估將會下滑。報導指出,排名第五的Karbonn以及排名第二的Micromax最便宜的智慧機分別是3,599印度盧比、3,999印度盧比。相較之下,三星(Galaxy Y Duos Lite)、蘋果(iPhone 4)最低價機種分別是6,110印度盧比、26,500印度盧比。
精實新聞 2013-04-03 10:08:16 記者 萬惠雯 報導
全球智慧型手機出貨量持續放大,2013年第一季全球智慧型手機出貨量預估為2.1億台,季成長9.4%,其中三星智慧型手機第一季出貨量將接近6,500萬支,在中國智慧型手機市場銷售成績仍蟬聯第一,但研調機構DRAMeXchange表示,三星自家手機需求大增已造成多晶片封裝記憶體(eMCP)出現供應吃緊的情況,由於中國手機品牌廠商大舉採用搭載eMCP方案的聯發科(2454)晶片進行設計開發,推估三星供貨減少將連帶影響中國廠商智慧手機出貨進度。
聯發科(2454)3月營收資料(單位千元)
當月 | 本年累計 | |
營收 | 9,429,723 | 23,974,333 |
去年同期 | 8,227,923 | 19,615,289 |
增減 | 1,201,800 | 4,359,044 |
增減百分比 | 14.61% | 22.22% |
燦坤(2430)3月營收資料(單位千元)
當月 | 本年累計 | |
營收 | 1,672,782 | 6,508,367 |
去年同期 | 2,134,372 | 7,450,558 |
增減 | -461,590 | -942,191 |
增減百分比 | -21.63% | -12.65% |
精實新聞 2013-04-02 18:33:18 記者 許曉嘉 報導
國產品牌CHIMEI奇美近年來以「綠能、健康、品味」為主軸、推出多款生活家電產品,從碳中和電視、LED檯燈、DC空氣清淨機,到最新推出的智慧節能家電DC風扇,搶攻節能商機。
精實新聞 2013-03-25 08:50:55 記者 蕭燕翔 報導
無論是「三次金改」或市場傳出將改用「新型態金融市場提升方案」,骨子裡談的都是金融整併,也顯示在面對民間的強大聲浪下,政院確實重新思考加速推動金融整併的可能性,但再次推動以公股金融機構擔任觸媒的整併行動前,恐怕仍得先回答「有沒有效益」的市場必考題。
精實新聞 2013-03-22 15:38:22 記者 王彤勻 報導
台積電(2330)董事長張忠謀(見附圖)於今(22日)參與美國商會年度大會,以「台灣高科技產業(Hi-Tech Industries in Taiwan)」為題發表演講,並進一步分析台灣的8大半導體產業。他指出,行動通訊產業為科技產業中崛起的新星,且是RD研發密集、資本不密集的產業。惟他表示,台灣在此產業中參與程度不足,因此未來於此的展望仍艱難,不過台灣有一家在創新能力上相當健康的公司、也就是宏達電(2498),他相信在未來面臨美國蘋果、韓國三星、以及中國大陸低價手機的競爭下,宏達電的創新實力相當雄厚,因此仍可在戰局中存活,且佔據領導地位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