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lose

精實新聞 2013-04-17 19:13:17 記者 蕭燕翔 報導

國銀人民幣存款規模正式突破500億元了!其中,國內外匯業務分行(DBU)自2月6日開辦人民幣業務以來,短短2個多月累積金額已超過200億元,在人民幣中間價持續創高的匯差及利率雙賺的吸引力下,可以想見,很快的將來,DBU的人民幣存量將超越OBU(國際業務分行),年底國銀人民幣存款挑戰千億規模應該不是難事,而對大膽高利吸收人民幣存款的國銀業者來說,雖因資金去化管道還不暢通,壓縮短期人民幣利差空間,但向來是將本求利的銀行業,打的可是長期的算盤。

根據央行最新統計,截至4月15日止,國銀DBU人民幣存款已達202.27億元,OBU則有297.95億元,合計國銀人民幣存款已正式突破500億元,兩個多月來DBU開辦人民幣業務累積速度優於市場預期。以這樣的速度估算,年底國銀整體人民幣存款挑戰千億規模,應該「非夢事」,國銀間多數的共識也認為,台灣國銀的人民幣存款佔總存款比重,要達與香港相當的一成水準,亦即約6千億人民幣,時間可望較港壓縮,特別是如果加速開放人民幣理財商品後,資產成長速度將邁入「主升段」。

而對國銀來說,DBU人民幣開辦初期,不少都喊出三個月期利率加碼搶吸人民幣存款,當時甚至有銀行喊出第三個月利率6.66%的超高標,搶佔媒體頭版,當然仔細來看,該利率計算方式為階梯式遞增利率,平準化的平均水準介於2.7-2.8%,但相較台幣、美金利率仍高出不少。雖在第一階段近乎激情的行情後,不少銀行悄悄下修人民幣牌告利率,不過高標水準也還有約2.5%,且對投資人來說,近日升勢再起的人民幣,自2月初以來兌台幣升值2%,當時勇於開立人民幣帳戶的民眾,應該有機會匯率及利率雙頭賺。

不過,對「將本求利」的銀行來說,願意付出動輒2%、2.5%的利率吸金,背後得有更大誘因。這個可分為短期及長期層面來說,目前國銀吸收人民幣存款後,除了台商小量的人民幣借款外,比較大宗的去化管道包括拆借、轉存及拋補,其中轉存主要存至中銀台北,先前傳出轉存利率有2-3%水準,遠高於中銀香港的0.692%的活存利率,對於國銀來說,至少轉存是個穩定不賠的生意。而人民幣存量及流量較大的大型銀行,還可透過現鈔拋補或同業拆借,賺取同業2-4%的利差。

而因台資銀行已有彰銀崑山分行的先例,母行對該分行注資的5億人民幣資本金,是採人民幣直接匯入,而非匯入美元再轉換為人民幣,未來台資銀行登陸設立新設分行、子行或增資,都有機會比照辦理,這對國銀來說,將省去匯率雙重轉換的成本及價差風險,尤以在幾家第一波登陸的台資銀行陸續獲准開辦全面人民幣業務後,放貸成長將加快,資本金需求也將增加,國銀收取的人民幣資產也可做為直接對大陸分支據點的營業使用。

當然,國銀大舉吸收人民幣,看的不會是那2%、3%的利差蠅頭小利,國銀間做的是「台灣成為另個人民幣離岸中心」的大夢,如果比照香港發展,不僅台灣境內人民幣需求將大增,且還可能因人民幣業務造成銀行排名的重新洗牌,以這角度來看,銀行間就有輸不得的壓力。

當然,要成為人民幣離岸中心,得有幾個階段性的發展目標,首先,台灣將先爭取成為人民幣跨境貿易結算的另個中心,特別是兩岸每年跨境貿易金額超過1,600億美元,如果比照有些外資銀預言,未來中國對外的貿易往來中的1/3有機會改採人民幣直接跨境結算,每年需求量就超過3千億人民幣,此一方面可以替客戶節省匯率結算風險,也可替台灣爭取更多人民幣流量,對增加台灣在爭取離岸中心的發言權上,自然是正面。

另外,台灣境內發展可觀的人民幣資產池,則有賴人民幣理財商品的加速開放。考量資金匯出匯入的自由度及可去化管道深度,目前多數國內金融業都在香港尋求人民幣去化管道,台灣要成為能與香港抗衡的另個離岸中心,加速人民幣金融商品的開放,以求人民幣資金留在台灣運用,也是不可或缺。

arrow
arrow

    Christian Craig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